你好,我是光合。
圈子就是认知。在赚钱这件事上,「破圈」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。
去年一场凯发k8一触即发的线下活动,我分享过一个主题《普通人如何破圈成长》。后来很多朋友私信我说对他们影响很大,当时我也只是讲了下自己的一些体会,有共鸣说明大家一样的焦虑,成长必然是焦灼、缓慢的。
几个月过去,又有很多新的感触。于是写了这篇文章,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,缓解一些焦虑,找到一个方向。共勉。
一、人生是不断破圈的过程和结果
一个大前提是:人是社会性动物,情感、认知、行为在社会和群体中逐渐形成。亚里士多德所说,不参与社会的,要么是兽类,要么是上帝。
所谓社会,我理解是一个个圈子的叠加集合。人生,也是一个不断破圈的过程,有种打游戏不断解锁地图的感觉。拨开一团团迷雾,解锁一个个地区,艾泽拉斯这么大,说不定就走到部落被人打。
不严谨的说,你在哪些圈子里呆过,基本上决定了你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。小时候在村子里的圈子,大一点到县城里的圈子,接着是上学读书的圈子,然后是大学生活的圈子。
再然后是毕业上班的圈子,城市的圈子,工作的圈子,家庭的圈子,子女的圈子,以及不同维度各种交错的圈子。圈子里的那些人,那些事,建构出每个人的生活轨迹。
最后破不动圈了,就加入到了挂在墙上的圈子。很安详。
漂泊在外很多年,今年春节假期回到县城过年,节后再回来,有种出世入世的感觉,穿梭于不同的圈子中。你会发现,有些圈子会遗忘,有些会放弃,有些也会重新捡起来。
早些年,一位日本老师问过一个问题:人是活在过去、现在,还是未来?我当时年少无知只会抖机灵,说人是活在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并大肆解读了一番。
叔本华说,没有人生活在过去,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,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。活,在当下,是吧。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,甚至只能把握当下的自己。
但是,什么决定了我们当下的把握?当下的所有认知和行为都是过去的结果。对未来的所有决策,也是基于当下掌握的、过去形成的认知。也就是说未来是由过去决定的,当下只是个做决策的连接点。
所以日本老师说,人永远是活在过去。而所有过去,都是由一个个圈子、以及圈子里的人构成的。这些圈子、这些人,决定了现在和未来。
如果人生是一个不断破圈的过程和结果,每一个圈子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、行为和成长,那么认真思考和理解破圈,就变得有点重要。
毕竟,破圈有术就能生财有术。
二、破圈靠高阶输出能力
先问一个问题,所谓破圈,破的是什么圈?
表面上看,是人际圈,圈子是人的集合。本质上看,是认知圈,每个圈子、每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认知圈。
我一直有一个观点,人和人链接的本质是认知社交,或者说内容社交。你觉得厉害的人,必然是认知厉害。你觉得跟谁聊完很有收获,必然是聊到的认知很有价值。聊得来,或者聊不来,三观合与不合,愿不愿意跟谁聊,背后都是认知的碰撞。
很多时候我们想破圈,破圈是个利己的结果。有没有想过另一个问题,为什么别的圈子需要你破进来?你进来之后能给这个圈子、圈子里的人,输出什么价值?
不管是经过什么朋友介绍你进入了什么圈子,假如你不能输出有价值的内容,一次两次之后,就会边缘化、小透明。花时间去链接一个人,实际上是在用时间为他的认知付费。没有人愿意一直聊没有营养的天,大家都忙着搞钱,所有时间的消耗最终都会计算价值产出。
任何一个圈子里,top 的人,都是那些输出能力最强的人。他们在某个领域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认知,也有比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意愿,输出优质内容后,水到渠成就破圈了。一篇优质内容,可以带着你的认知,飞翔到你想象不到的地方。
所以,认真对待自己写的文章,这会是你的名片和徽章。
上个月去得到参加讲师训练营,脱不花在晚宴上讲了一个观点:在现在这个时代,普通人想脱颖而出,最具可行性的方式是表达。讲师训练营训练的是如何更好地表达,而表达的基础是你在某个领域积累了高阶的输出能力。
所谓高阶,是你在这个领域里的认知是高于其他人的,这需要时间的积累、敏锐的筛选、再加上个人的偏好,最终形成你的认知包。在这样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,更具价值。
现在的互联网世界,正在进入一个“返祖”的状态。远古人类时代的信息隔离,是因为信息匮乏、渠道匮乏。我们现在却因为信息过载、渠道过载,重新步入信息隔离的状态。筛选本身,就是巨大价值。
加入一个社群,进入一个圈子,链接一个人,看一个专栏,实际上都是在选择性消费那些被筛选过的认知,相互碰撞。
很多圈友说不会写文章,会不会写并不重要,直接把认知变成文字就已足够。在任何一个圈子,真诚分享精华内容,会成为你的社交货币,无往不利。
输出能力越高,对于其他人的价值越大,破圈的基础概率就越高。
我们想链接大佬,巴菲特的午餐拍卖,本质上是都是希望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获得超预期价值。如果也让别人通过与你的交流获得超预期价值,想不破圈都难呐。
在输出的因上努力,在破圈的果上随缘。
三、输出的起手式:成为一道激光
既然有高阶输出能力,能给别人输出更多价值,就有更高的破圈概率,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,如何获得高阶输出能力?
很多圈友说,自己的认知很散,也没什么资源和背景,感觉对其他人也没什么价值。包括我自己,有一段时间也是这样的观点。曹大在之前的文章分享中,有一段话特别好,摘录给大家:
“认知障无处不在,所谓高阶人士,其实也存在很多认知障……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,无论面对什么阶层,什么样的人,你总会在某个细分领域的认知具有优势,你找到这个点,然后再通过学习和领悟对方阶层的认知,从中挖掘匹配的需求点,就是你的独特价值。”
这里面有两个核心观点:
1、不管一个人再牛逼,他也不可能知道所有事情,就需要有输入;
2、不管我们再普通,几十年时间终归会有所积累,就可以有输出。有输入,有输出,链接的基本逻辑就成立了。
咱们这些普通人呐,背景普通、智力普通、精力也普通,确实一丁点儿输出优势都没有。不过,没有优势可以创造优势。世间有千般不公平,但惟有一点是公平的,就是时间。但是时间本身并不是优势。
普通人如何通过时间创造优势,就是在一个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上,投入压倒性的时间。
首先是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。
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,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。人生短短几十年,知道自己很普通,就不要活成一道普照的阳光,什么都懂就是什么都不懂。
活成一道专注的激光,日积月累收获复利,这样才能洞穿所有阻碍。
在领域的选择上,做那些能够放大自己天赋和优势的事,性格决定命运,天赋也有差别;做那些可以帮到很多人的事,利他就是利己;做事不要靠坚持,选择一件短期让你开心,长期让你更开心的事,开心是最大的生产力。
然后是投入压倒性的时间。
罗振宇在启发俱乐部讲过一句话,罗辑思维录了十年,谁有能耐也想干这事,先干十年再说。十年,足以劝退绝大多数的人。激光不是一朝炼成的,时间本身不是普通人优势,专注的压倒性投入就变成了优势。
一万小时定律大家应该也知道。“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,并非天资超人一等,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。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。”
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,需要一万个小时的时间投入。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,一周工作五天,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大约需要五年。如果你比别人更努力,每天十个小时,一周六天,大约需要三年。
如果你对自己再狠一点,不过还是别了,健康最重要。
专注在一个细分领域,持续的投入压倒性的时间,至少三年方能有所成。生财有术里那些赚到钱的圈友、输出能力强的圈友,都是这样。我自己来说,算比较愚笨,做了六年咨询才算有所积累。
成功是一种时间积累现象,成长也是缓慢的。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,压倒性的时间投入,日拱一卒,成为一道激光,就能穿透所有圈层,一往无前。
一般来说,人们往往会高估一年的变化,也往往会低估十年的变化。一道坚持十年的激光,力量不可想象。
四、输出讲究四门功课:读、听、写、说
当你选好了擅长的领域,也立志投入压倒性的时间,问题来了,具体怎么做呢?
我的答案是,输出讲究四门功课:读、听、写、说。
我一直固执的认为,听说读写是一种底层的核心竞争力。
有两个点:
一是人类靠听说读写来认识世界、社会、他人,产生足够的信息输入;
二是每个人也是靠听说读写在建立自我、对外输出,以建构自己的人生。这四种能力,有一项缺失,就意味着效率打折。如果你每一个都擅长,就站在了底层能力的制高点上。
我按照自己的体会,给听说读写重新排了个序,读、听、写、说,再逐个说下我的理解。
读,是普通人最低成本获取优质信息的核心途径,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穿越时空与任何时代、伟人对话的方式。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,是人类认知规模化提升的一大步。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,并非虚言。
足够多的读,会让你站在信息的制高点做判断,自然比其他人更有优势。国人平均每年读8本书,犹太人64本,日本人40本。当然,读书数量也只是个计量单位,判断信息的摄入量,大概就会有个参考值。没有什么比大量输入优质信息,更能提升认知的方法了。
但是各类书籍、信息浩如烟海,怎么办?时间有限,只读经典。普通人要提高读的效率,就只读那些厉害的人、你认可的人筛选过的信息,或者他们生产的信息,并为此付费。这是提高读的效率的一条捷径,知识付费的本质,是花钱买时间与认知。
很多人有一个说法,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;行万里路,不如阅人无数。阅人无数,是我所理解的听。阅人,就是听取他的认知。每个人的表达,背后都是多年认知的沉淀,必然有其可取之处。听不同的人聊,不同行业,不同圈子,不同阶层,持开放心态倾听,读取他们宝贵的认知财富,大有裨益。
听的成本更高,因为你要先链接到这些人,还要能让他愿意真诚分享、倾囊相授。所谓成本更高,是这些信息筛选的成本更高,可能是十年阅历的总结,价值就会更高,你要付出的成本自然也更高。
大量的读和听,是在做大量的信息输入,经过大脑中的认知结构处理后,就会形成一定的输出能力。这个时候,就开始进入到内化、以及输出倒逼输入的环节,也就是写和说。
胡适先生在留学日记的序文中说:“我从自己经验里得到一个道理,曾用英文写出来:ex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ppropriating impressions.译成中文:要使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,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。”
我自己的体会是,写作是更深层次的思考。
当初写硕士论文,导师一般会你拟定一个课题,然后搭一个论文的结构和框架。搞完了之后开始写,一般是边写边修改框架,到最后写完可能框架跟最开始完全不一样。之前做咨询的时候,经常写汇报ppt和案例文稿,也是一样。
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,会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,倒逼我持续获取大量信息,经过消化后再继续写。不断输出,不断输入,再输出。其实不在乎你写出来什么样的东西,只要在写,你的思考就会比之前深入很多。
很多时候,我开始写一篇文章的时候,往往是拟定了一个研究课题。写之前我并不知道明确的答案,也不是有了认知之后再写。只是有些大概的感觉和模糊的判断,然后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加深思考、倒逼输入,一直到解决这个课题、找到想要的答案,文章就此形成。
所以,对于写作来说,我建议多写长文,不低于 5000 字算是长文。
不是说短文不好,而是长文能倒逼和激发更多结构化的思考和表达。短文更多的是碎片化观点的记录,灵感的迸发,这一点也很重要。我认识很多厉害的人,随身带着小本本、或者手机记事本,不断的记录一切有启发的想法,比如 @v先生 。有了这些记录,就有了写长文的基础。
所以说,如果把写作当成一种深入思考方式,写长文比写短文效果更好。我比较少写短文,主要是因为没有深化思考的正反馈。写一篇长文有多难受,相信经常写的圈友深有体会,常常断断续续写很久,才能成文,各种焦灼、推倒、头秃。
每次我看到老胡 @老胡 发出的万字长文,我就知道他那原本就不富裕的头发又雪上加霜了。写长文,真的是一种修行。越难的事情,自然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。
我还有一个习惯可以分享给大家,重写长文。
每隔一段时间,思考和认知都会进化,对同样问题的理解也会发生迭代。这个时候重写之前的长文,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认知迭代方式。比如这篇文章,是我在去年12月上海见面会演讲的基础上重写的,很多观点已经发生改变,重写也让我对破圈成长这个课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和理解。
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,同一个话题重写的多了,思考就会越来越深入、持续精进,认知优势就慢慢建立了起来。有些信息门槛比较高的领域,很难一蹴而就。
最后,是说。
当你读到、听到了一个犀利的观点,然后通过长文修行写下来,会把思考深化一层。当你把写的长文变成演讲,面向很对人讲出来,思考会继续深化一层。这个时候,认知才会真正建立。说,是一种验证和判断。
如果说写长文是一种修行,演讲就是一次淬炼,把认知里的杂质全部剔除出去。我不是一个好的演讲者,也很羡慕那些厉害的演讲者,接下来要努力去提升自己,可以找演讲教练付费学习。
还有一点,对不同的群体演讲,也是不同程度的淬炼。在公司对着大家讲,在见面会对着一千圈友讲,或者去更大的舞台分享,都不一样。
从输出的角度说,公开演讲是更大的杠杆;从输入的角度说,演讲会倒逼更多思考,也会让我们链接到更多输入。没有演讲能力,真的会失去很多。这也是很多人缺失的环节,也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修炼成。没办法,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,有些难的事情总是只有少数人做得好。
写到这里,我突然发现,在生财有术,你可以完成读、听、写、说的闭环淬炼。
读:每天刷刷星球,读圈友认知沉淀的精华,读圈友筛选过的信息,生财有术创始人亦仁的认知和收藏夹。
听:每个月参加夜话、见面会,听不同的嘉宾、圈友说,与不同的人敞开聊交朋友。
写:然后在星球写精华帖,拿到龙珠,被邀请进龙珠俱乐部,又有不同维度的读、听、写、说。
说:当输出能力到了一定地步,作为见面会嘉宾、夜话官演讲分享,又到了另一个维度。
走完这样一个闭环,自然就有了高阶的输出能力,破圈只是个顺带的结果。
如果还有第五门功课,就是行动。
行动始终是贯穿在读、听、写、说之中,只有行动才能消除所有的不安与焦虑。(行动可以参加大航海、小航海、自己实战,果然是闭环)
把读、听、写、说内化的认知落实到行动上,知行合一,拿到结果,就变成了生财之术,就能生财有术。这样的成绩和案例,会是更优质的输出,就会进入到破圈成长的天使循环中。
不过,确实很难。
五、破圈的三个加速器:利他、主动、花钱
破圈靠高阶输出能力,高阶输出能力靠在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里有压倒性的时间投入,然后是日拱一卒的读、听、写、说四门功课反复淬炼,再去落地执行,在行动的过程中持续精进。
听起来真的是又苦又累,毫无捷径可言。
国学大师钱穆曾言:“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,诀窍无他,都是能人肯下笨劲。”与曾国藩所说的,聪明人下笨功夫,一脉相承。成功之路人人皆知,却始终不拥挤。
虽然没有捷径,还是有一些做法可以加速。有高阶的输出能力,会提高破圈的基础概率,下面这几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概率。
1、真诚利他
稻盛和夫有一段话非常经典:“必须抑制这种利己心,我们能抑制多少利己心,就会相应地有多少利他心呈现出来。只要抑制利己之心,利他之心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。”
当你在某个细分领域有了高阶输出能力,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;但行输出,莫问破圈。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帮助他人,利他终利己,输出终破圈。人脉不是那些能够帮到你的人,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。
真诚输出,创造价值,持续利他,一切皆有可能。
2、高度主动
主动输出,主动链接,高度主动把自己卷入到外界之中。得到有一句话很棒,越参与,越得到。在生财有术,我们也想说,越参与,越生财。对于人生来说,也是如此。在参与过程中,只有主动才叫行动,被动不叫行动。
破圈是个概率事件,赚钱也可能是个概率事件。既然是概率事件,高度主动就能放大成功的概率,何乐而不为。每个人都想链接厉害的人,是他们主动注意到我们的概率大,还是我们主动让他们注意我们的概率大?高度主动的真诚利他。
3、忍痛花钱
这个点源于私董会的小王子老板,她之前在群里说过一句话:花钱是破圈的神器。逻辑很简单,现代社会是用金钱衡量价值,花钱是最好的价值筛选。某种程度上来说,花钱也是通往破圈的捷径,它会解决你的门票问题,但是仍然没法解决你的输出问题。
花钱到多少比较合适,我的感觉是有点忍痛。假如随机金额打赏一篇文章,没什么任何感觉,打赏200块就会让我有点肉痛了,这就差不多合适了。因为你肉痛了,被你打赏的作者就有了超预期的体验,链接和破圈就此产生,至少有了一个很暖的冷启动。
忍痛花钱,是对对方输出价值的溢价肯定,激发自己主动往上踏一步,微笑着握住他的手。
六、最后再说几句
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距,是知行合一的差距,希望你看完了这篇文章不止有一些感慨,还能有几个具体的行动。何以解忧,唯有实干。讲道理容易,做执行不易。
上面讲的这些,我自问自己也没有做到,与大家共勉。
人生是不断破圈的过程和结果,但是破圈并非最终目的。通过破圈实现超预期成长,创造价值,帮助别人,顺带赚钱,让自己、家人和朋友过的更开心,才是我所理解的人间正途。
目前,生财有术第五期已经正式启动,从第四期的 1.7w 圈友成长为逾 3w 圈友的大家庭,更多的是感动与感恩。一个人选择一种价值观,是因为他本来就是那样的人。一个人选择加入一个圈子、一个社群,底层逻辑是价值观一样。
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,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。我很喜欢生财有术的这句 slogan,来生财有术,交一帮会赚钱的朋友。
曾国藩最重交友:“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。一生之成败,皆关乎朋友之贤否,不可不慎也。”我们希望不管以后怎么样,生财团队一直是这样的朋友,也希望圈友们是这样的朋友,一起把这个社群建立成一个真诚理想国。
“ 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,而不在我们背后。” ——马克·吐温
今天这篇文章来自生财有术固定专栏「生财合伙人」,作者是生财有术合伙人 @光合。
生财有术共有三个固定更新的专栏,除每周三更新的「生财合伙人」,另外还有每周一的「轻享」和每周五的「一起赚美元」。
「轻享」专栏,重「生财之术」,会邀请各个行业里面做的比较好的圈友,分享他们具体的玩法、经验、思路、流程、细节、案例等,比如我们周一分享的「搭建研报社群变现10万 后的复盘」;
而「生财合伙人」专栏,重「道」,创业与生财之道,除了追求可以复制的「术」之外,我们也会邀请圈友分享他们成功的心法和思维模型。
更多「生财合伙人」专栏的往期精彩内容,可以扫码查看:
以上为文章部分内容,完整分享请在付费加入生财有术社群后查看。如果你还不了解生财有术,可以添加鱼丸微信,免费体验3天:
原创文章,作者:生财有术的朋友们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engcaiyoushu.com/archives/2368